临床护理·儿科护理
新生儿换血疗法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33(3) : 194-197.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7.03.009
摘要
目的

构建科学、系统、具有可操作性的新生儿换血疗法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为换血护理实践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文献回顾初步形成以要素、环节、终末质量为基本框架的第一轮函询问卷,再应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立具体的评价项目以及各项目的权重值。

结果

共19名专家参与了函询,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1和0.93,肯德尔协调系数经χ2检验,P<0.01。最终确立的新生儿换血疗法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32项。

结论

本研究所形成的换血疗法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可为换血护理实践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引用本文: 杨丽莎, 郑显兰, 何华云, 等.  新生儿换血疗法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 (3): 194-197.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7.03.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换血疗法主要用于重症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病,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也是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ABE)抢救治疗的重要措施[1]。该疗法是应用供血者的血液将患儿循环血液置换出体外,在操作过程中患儿的内环境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可导致较多并发症发生,其中呼吸暂停、心力衰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11.2%,死亡率为3‰~4‰[2,3],故换血疗法也是一项操作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的有创操作。临床护士作为该技术的主要执行者和治疗后的主要照护者,其操作娴熟程度、知识水平结构、应急处理能力与治疗结果密切相关[4],在临床实践尚无有效参考和指引的情况下,如何规范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已成为新生儿专科护理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Donabedian[5]提出的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基础,以科学性、可操作性、临床适用性为指导原则,从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了新生儿换血疗法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以探索换血临床实践的质量控制依据,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