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护理管理
互联网+手卫生管理模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33(12) : 942-946.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7.12.015
摘要
目的

探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建立互联网+手卫生管理模式,实现基于互联网的手卫生监督与提醒、基于互联网的手卫生宣传与教育、基于互联网的手卫生反馈与交流。采用该模式对广东省皮肤病医院的手卫生工作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WHO手卫生观察监督表》通过人工直接观察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变化。

结果

实施互联网+手卫生管理模式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干预前的41.75%(324/776)上升至干预后的72.14%(554/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264,P<0.01);医生、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均显著提高(医生:χ2=94.784,P<0.01;护士:χ2=58.798,P<0.01);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5个手卫生指征的依从性干预前分别为35.42%(68/192)、63.33%(38/60)、84.38%(54/64)、44.83%(130/290)、20.00%(34/170),干预后为65.38%(102/156)、83.33%(120/144)、95.45%(105/110)、68.52%(148/216)、55.63%(79/142),干预前与干预后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5~42.529;P<0.01或0.05)。试验科室医务人员对该模式普遍持支持态度。

结论

互联网+手卫生管理模式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深受医务人员欢迎,值得推广实施。

引用本文: 刘晗, 江艳, 陈慕刁, 等.  互联网+手卫生管理模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 (12): 942-946.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7.12.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1]。保持手卫生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马志红和梁进娟[2]指出,手卫生可以减少30%~50%的医院感染。尽管手卫生的重要性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同,但是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却普遍偏低[3]。大量调查发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4,5,6]。目前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改善手卫生设施、宣传教育、工作场所提醒、督导反馈等[7,8]。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手卫生管理在宣传教育的频率、监督的时间方面都受到严重的限制,难以长期、持续地进行[9]。在国外,有少量研究探讨电子信息技术在手卫生中的应用[10,11]。但是这些研究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存在若干不足,例如不能识别人员身份导致监督强度较弱;难以判断手卫生的正确性;自动统计结果与真实情况有出入等[10,11]。特别是,当前研究仅针对手卫生过程的监督与提醒,缺少对手卫生宣传教育以及反馈交流的支持。本研究针对现有手卫生管理模式的不足,将互联网这一综合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手卫生管理工作中,实现手卫生宣传教育、反馈交流的网络化以及手卫生监督提醒的自动化,探讨互联网技术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为互联网+手卫生管理模式的实施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