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实践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34(30) : 2364-2369.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8.30.011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饮食指导、病症应对和肛门收缩运动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包括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经穴按摩、经络艾灸等,在干预前及干预后7、14 d采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改良的Mayo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估。

结果

干预后7、14 d,观察组症状体征得分分别为(9.73 ± 3.49)、(4.54 ± 2.75)分,低于对照组的(10.72 ± 4.00)、(8.22 ± 3.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3、7.878,P=0.042、0.000)。干预后14 d,观察组的Mayo评分为(3.33 ± 1.82)分,低于对照组的(4.56 ± 1.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8,P=0.000),观察组PSQI得分(5.67 ± 2.87)分,低于对照组的(8.53 ± 3.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4,P=0.000)。

结论

中医护理技术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疾病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引用本文: 陈晨, 黎军, 许珊珊, 等.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实践研究 [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 (30): 2364-2369.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8.30.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医称之为"久痢""休息痢""肠澼"等,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洁)、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所致,多因脾虚失健、食不调常而发病,具有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1,2]。中医将该病分为6种证型,其中以脾虚湿蕴证较为常见[3]。UC中医辨证多以脾虚为本,脾虚则易湿困,运化不及,大便溏薄。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则脘腹胀满,腹痛隐隐。"大肠者传导之官焉,传化物而不藏",大肠传导失常,可出现排便异常,脂膜血络受伤,久病伤肾,易肢体倦怠,神疲懒言,夜寐欠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2,3]。如今UC的疾病管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重视,目前主要以医生为主导,采取中西医药物治疗,中医外治等方法应对各种不适症状[4],虽然已有研究对UC患者实施辨证施护,但缺乏相应证型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UC脾虚湿蕴证患者,以改善症状,提高UC患者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