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急危重症护理
危重患者实施直升机救援转运的质量管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35(35) : 2756-2760.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9.35.008
摘要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实施医疗直升机救援转运过程的质量管理。

方法

接到对10例危重患者救援转运任务,急诊科在分管院长的指示下迅速成立救援质量管理小组:随直升机现场救护转运组、院内接机转运组、后勤保障组以及协调指挥组;预见性地准备好所有急救物品、药品、仪器设备且均在有效期内、完好率100%;制定个性化的应急预案,预检分诊病情评估方案,转运实施流程方案;设立抢救室A区为救援准备区,放射科、检验科、药房、B超室、心电图室、急诊转运电梯、医管家等部门均保证绿色通道畅通、安全后勤保障组专人管理停机坪至急诊大厅和抢救室区域,畅通转运路线,急诊重症监护室、专科监护病房做好收治应急准备。科主任、护士长、质控组长统一组织、协调质量管理工作。

结果

10例危重患者全部安全、顺利转运至院内实施紧急救治,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6例患者收至急诊重症监护,3例收至骨科监护,1例收至手足外科监护,10例危重患者经过医院各专科救治均安全出院。

结论

危重患者救援安全转运成功,体现了我省医疗直升机救援发展的良好开端,形成了完整的、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团队救援体系,大大提升了医疗直升机救援转运的质量管理水平。

引用本文: 朱宏梅, 丁萍, 韩江英, 等.  危重患者实施直升机救援转运的质量管理 [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 (35): 2756-2760.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9.35.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近年来,世界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我们从不同视角感受到救援工作具有复杂性、难度大,受到救援现场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较明显。地面"120"救援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而将危重患者救护采用直升机航空方式转运受地理空间限制少、具备快速、高效[1]、救援响应迅捷等优势[2]。世界发达国家已形成空中救援网络,很多经验我国可以借鉴,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护伤病员展现了高效率、高质量的急救特点。我国直升机救援起步较晚,空中救援服务体系尚未完善[3]。直升机救援工作主要服务于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关系到我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它的开展为更多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带来福音。但是,受到环境、气流等因素的限制,直升机救援存在转运空间有限、运载人员较少、不平稳等特点。因此,做好直升机救援转运的质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05颁布的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指出质量控制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执业技术和活动。而对于直升机救援转运的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则是通过建设合适的场地、选派具备资质的医护人员、准备符合患者病情的急救用物、花费最短的时间,将患者转运到院内,最终达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目标。2017年10月16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正式开诊,随着安徽省首架医疗救援直升机落户在我院,也填补了省内空中医疗直升机救援的空缺。同日,直升机首次顺利完成我省境内霍邱县转至我院区首例空中危重患者的救援转运。截至2018年10月16日,我院空中直升机安全救援转运患者共计10例,安全转运成功,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