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混合感染研究进展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9,46(7) : 503-50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408.2019.07.011
摘要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儿童住院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随着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发展,CAP病原检出率明显提高,同时多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也逐步受到重视。混合感染的病原组合多种多样,对疾病的影响目前尚无统一认识,混合感染的机制及危险因素尚不明确,给临床诊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该文就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混合感染的现状、病原构成、年龄及季节特征、临床特征、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高危因素、治疗等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武敏, 王宇清.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混合感染研究进展 [J] .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9,46 (7): 503-50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408.2019.07.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儿童期尤其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儿童住院的最常见原因,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病因[1]。儿童CAP的主要病原是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等,常见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鼻病毒(human respiratory rhinovirus,hRV)、流感病毒A、B(influenza virus A、B,Flu A,B)、副流感病毒1、2、3型(parainfluenza virus1,2,3,PIV 1,2,3)、腺病毒(adenovirus,ADV)、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卡他莫拉菌(moraxelle catarrhalis,MC)、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等;以及不典型的病原如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等。CAP的诊疗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确病原,一方面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各区域的呼吸道病原菌监测及防治措施的实施。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