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外源性IFN-β对OL细胞和OL/BDV细胞中内源性I型IFN的诱导作用
国际免疫学杂志, 2019,42(1) : 1-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94.2019.01.001
摘要
目的

探讨外源性干扰素(interferon,IFN)-β对人类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和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持续感染的OL细胞(OL/BDV)中内源性I型IFN表达和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7细胞定位的影响。

方法

外源性IFN-β处理OL细胞和OL/BDV细胞0、0.5、2、4、8、24 h,根据细胞是否加入外源性IFN-β,分为外源性IFN-β未刺激组和刺激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I型IFN mRNA表达。OL细胞和OL/BDV细胞分别转染IRF7-EGFP质粒,外源性IFN-β刺激4 h,观察IRF7细胞定位情况。

结果

外源性IFN-β刺激OL细胞,在2 、4 、24 h,IFN-α mRNA表达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008,0.0001,0.004);在0.5、4、8 、24 h,IFN-β mRNA表达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0004,0.0002,0.011,0.012),两者均在4 h增加最为显著。外源性IFN-β刺激OL/BDV细胞4 h和24 h,IFN-α mRNA表达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0004,0.022),IFN-β mRNA表达仅在刺激4增加(P=0.002)。外源性IFN-β刺激OL细胞和OL/BDV细胞4 h,IRF7绿色荧光蛋白均转移至细胞核内。

结论

外源性IFN-β可诱导OL细胞和OL/BDV细胞中内源性I型IFN表达,参与解除BDV对I型IFN应答的抑制过程,并促进IRF7的活化入核。

引用本文: 翟爱霞, 颜冬梅, 王海萍, 等.  外源性IFN-β对OL细胞和OL/BDV细胞中内源性I型IFN的诱导作用 [J] . 国际免疫学杂志,2019,42 (1): 1-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94.2019.01.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为非节段、单链、有包膜RNA病毒,是一种高度嗜神经性病毒[1,2]。目前在多种哺乳动物中发现BDV的感染,包括牛,马,羊,狗,猫,鸵鸟和灵长类动物等,同时在人感染BDV的研究中也发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中存在BDV[3,4,5]。I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参与机体细胞抗病毒反应和免疫调节机制的重要元素,分为I型、II型和III型三大类,其中I型INF包括IFN-α和IFN-β,主要参与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6,7,8]。Unterstab等[9]研究发现,BDV编码产物磷蛋白(phosphoprotein,P)通过与TANK结合激酶(TANK-binding kinase,TBK)1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3的活化,抑制IFN-β的合成,进而建立持续感染状态。我们前期研究也发现,BDV持续感染人类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OL/BDV)中I型IFN的产生显著受到抑制[10]。如何解除BDV对I型IFN的抑制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