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 AGA)是常见的脱发类型,研究显示与遗传相关,是一种激素依赖的、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遗传性疾病。目前致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雄激素及雄激素受体。此外,一些遗传易感基因和易感位点也证实与该病有关。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AGA)又称脂溢性脱发或男性型脱发(male pattern baldness,MPB),是最常见的脱发类型之一,大部分发生在青春期后,表现为前额发际线后退或头顶毛发弥漫性稀疏,大量终毛脱落,被毳毛所替代。男女两性均可发生,男性发生率较高。50%的男性50岁时会发生雄激素性脱发,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高达70%。80%欧洲人群有雄激素性脱发史。脱发无自觉症状,但对脱发者尤其是早发型脱发者个人形象和心理影响较大,产生不自信、尴尬、焦虑、抑郁等不良情感,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脱发也越来越重视,但目前仍未找到明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Hamilton首先提出AGA在病因学上的两个必要因素是遗传易感性和激素依赖性。多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显示X染色体上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和外异蛋白A2受体(ectodysplasim-A2 receptor,EDA2R)基因是AGA最主要易感基因,其次是位于染色体20p11上的相关位点。X染色体和20号染色体的易感基因和易感位点也只能解释13.7%的雄激素性脱发的遗传变异,这提示很多遗传变异原因还有待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