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调查
2010-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性砷中毒监测病区病情趋势分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6,35(1) : 32-34.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6.01.008
摘要
目的

了解和掌握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进展及防治情况,为今后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

方法

监测数据来自于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性砷中毒防治项目的资料,分析2010-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病区居民砷中毒病情变化情况,皮肤病变情况以及砷中毒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

结果

2010-2012年,38个监测村(屯)地方性砷中毒检出率分别为7.38%(517/7 004)、7.10%(482/6 784)、6.62%(431/6 514)。从病情分布上看,2010-2012年轻度患者构成比为[74.47%(385/517)、74.27%(358/482)、75.17%(324/431)]、中度患者构成比为[16.83% (87/517)、16.60% (80/482)、15.78% (68/431)]、重度患者构成比为[8.7%(45/517)、9.13%(44/482)、9.05%(39/431)]。从皮肤病变上看,皮肤角化[8.08%(566/7 004)、7.90%(536/6 784)、7.77%(506/6 514)]、色素沉着[3.27%(229/7 004)、3.29%(223/6 784)、2.87%(187/6 514)]、色素脱失[6.68%(468/7 004)、6.63%(450/6 784)、5.82%(379/6 514)]3项的检出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年龄分布上看,检出患者多集中于40岁以上年龄组,其中60~< 7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3年分别为15.54% (143/920)、14.72% (135/917)、13.36% (136/1 018)],2010-2012年各年龄组检出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性别分布上看,2010-2012年地方性砷中毒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男性8.24%(300/3 639)、7.99%(283/3 542)、7.71%(260/3 372);女性6.45%(217/3 365)、6.14%(199/3 242)、5.44%(171/3 142),χ2= 8.24、8.77、13.54,P均< 0.01]。

结论

2010-2012年病区内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并无较大变化,略有下降趋势。

引用本文: 夏雅娟, 武克恭, 房葵莹, 等.  2010-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性砷中毒监测病区病情趋势分析 [J]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6, 35(1) : 32-34.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6.01.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是由于饮水中含砷量过高而引起的人体全身性慢性中毒,其远期效应可导致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一般认为,其发生、发展主要与砷的摄入量有关[1]。1989年,内蒙古自治区发现了饮水型砷中毒病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病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切断高砷水源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最根本、最有效的防治措施[2]。内蒙古自治区自发现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后,积极开展了改水降砷、防治砷中毒的工作。为了监测近年改水降砷后人群砷中毒病情变化情况,现对2010-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38个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病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