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DNA条形码技术在黑线仓鼠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6,35(5) : 325-328.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6.05.004
摘要
目的

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陕西省境内黑线仓鼠标本进行种别鉴定。

方法

在陕西省陕北地区的定边、靖边县和关中地区的大荔县,采集65份黑线仓鼠标本(定边县58份、靖边县2份、大荔县5份),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计算遗传距离,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定边县2份黑线仓鼠样本(13.16、13.21)与定边县其他56份样本的遗传距离为9.2%~10.0%,而56份样本与靖边县黑线仓鼠样本的遗传距离≤1%,与大荔县黑线仓鼠样本的遗传距离为7.2%~8.3%;靖边、大荔县内部样本的遗传距离≤1%。NJ系统树中,3个县黑线仓鼠样本分成两个高置信度的大分支,定边县2份样本(13.16、13.21)聚为一类,其余样本单独成支;定边县其余56份样本与靖边县样本在一个小分支上,大荔样本占据另一小分支。

结论

陕西省陕北、关中地区存在3种黑线仓鼠亚种,定边县有两种,大荔县为另一亚种。

引用本文: 陈宝宝, 安翠红, 孙养信, 等.  DNA条形码技术在黑线仓鼠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J]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6, 35(5) : 325-328.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6.05.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是通过对标准目的基因DNA序列进行分析来鉴定物种的技术。2002年,Tautz等[1]首次提出DNA分类的概念,以DNA序列为基础建立物种识别体系。随后,Herbert等[2]提出DNA条形码,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CO)作为通用序列,建立全球性的物种鉴别系统。DNA条形码技术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学标准和有效的分类学手段,成为动物生态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一个有利工具,已在昆虫、鸟类、灵长类、啮齿动物等多个类群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3,4,5,6]。同时,DNA条形码技术在不同发育时期、残体标本以及形态学上无法鉴别的近缘种和隐存种等的鉴别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7,8,9]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