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砷致癌机制研究进展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7,36(12) : 933-936.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7.12.019
摘要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经明确砷及其化合物是人类致癌物,地方性砷中毒也成为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砷代谢及其毒性作用的种属差异很大,未能在动物上直接复制出合适的致癌模型,没有一个公认的砷致癌机制。作者从砷代谢、砷遗传毒性、砷诱导表观遗传学改变、砷引起细胞信号通路改变、砷与雌激素受体表达以及砷免疫毒性等方面做简要综述,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提供参考。

引用本文: 周晴, 陈伟, 席淑华. 砷致癌机制研究进展 [J]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7,36 (12): 933-936.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7.12.01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砷(As)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一种类金属元素,同时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也是已知的人类致癌物,可导致皮肤、膀胱、肝脏和肺等多器官癌症[1],以及心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