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
昆明市59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8,37(8) : 664-667.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8.08.015
摘要
目的

分析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 - 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

结果

共收集59例恙虫病病例,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59例(100.0%)]、头痛[44例(74.6%)]、寒战[39例(66.1%)]、全身肌肉关节酸痛[34例(57.6%)]、乏力[29例(49.2%)],焦痂或溃疡[49例(83.1%)]、淋巴结肿大[42例(71.2%)]、肝脾肿大[23例(39.0%)]。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正常或升高51例(86.4%),嗜酸性粒细胞降低50例(84.7%),血小板(PLT)降低29例(49.2%),白蛋白(ALB)降低33例(55.9%),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50例(84.7%),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48例(81.4%);甲状腺激素检查:56.1%(23/41)的患者异常,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降低为主(82.6%,19/23);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铁蛋白升高率分别为93.9%(46/49)、35.4%(17/48)、64.9%(24/37)、83.8%(31/37);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占95.6%(43/45)。四环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治疗均有效。

结论

恙虫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多个系统损害,可出现甲状腺激素改变,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改善恙虫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关键。

引用本文: 彭琴, 李武, 邹杨鸿, 等.  昆明市59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J]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8, 37(8) : 664-667.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8.08.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sushi,Ot)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人[1]。恙虫病临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皮疹为特征,严重时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2]。云南省为恙虫病的高发区[3],临床误诊率较高,故作者回顾性分析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 - 12月收治的恙虫病患者临床特征,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诊治恙虫病的水平。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