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长期低剂量亚砷酸钠暴露诱导人膀胱上皮细胞Warburg效应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8,37(10) : 785-789.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8.10.003
摘要
目的

探求长期亚砷酸钠暴露对体外培养的人膀胱上皮细胞(SV-HUC-1)Warburg效应的影响。

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以0.0(对照)、0.5 μmol/L亚砷酸钠作用SV-HUC-1细胞,分别培养10、20、30周。使用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SV-HUC-1细胞分泌乳酸和消耗葡萄糖的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糖酵解相关基因SCL2A1和己糖激酶(HK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亚砷酸钠处理10、20、30周细胞乳酸分泌水平[(4.67 ± 0.20)、(7.47 ± 0.28)、(12.46 ± 0.47)mmol/L]、葡萄糖消耗水平[(2.86 ± 0.11)、(4.25 ± 0.19)、(6.38 ± 0.05)mmol/L]、HK2蛋白表达水平(1.21 ± 0.06、1.36 ± 0.13、1.60 ± 0.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4 ± 0.11)、(3.90 ± 0.32)、(4.77 ± 0.24)mmol/L,(2.17 ± 0.15)、(2.48 ± 0.24)、(2.71 ± 0.13)mmol/L,1.00 ± 0.00,P均< 0.05]。亚砷酸钠处理20、30周细胞SCL2A1、HK2基因mRNA表达水平,SCL2A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处理10周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

长期低剂量亚砷酸钠暴露可以增强SV-HUC-1细胞糖酵解,诱导Warburg效应发生。

引用本文: 陈伟, 席淑华. 长期低剂量亚砷酸钠暴露诱导人膀胱上皮细胞Warburg效应 [J]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8,37 (10): 785-789.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8.10.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砷(arsenic)在地壳中广泛分布,其化合物被用于制药、木材防腐剂、矿业、冶金、玻璃制造和半导体生产等许多领域。砷化合物分为无机砷和有机砷,其中无机砷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类人类致癌物,具有较强毒性,可通过呼吸道和饮水进入人体,造成人体多种器官和系统损伤,增加患皮肤癌[1]、肺癌[2]和膀胱癌[3]等的风险,但其致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Warburg效应是德国科学家奥托·瓦博格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肿瘤细胞在有氧条件下采用糖酵解进行能量代谢的特征[4],被视为是正常细胞癌化过程中重要特征之一。近些年随着正电子断层成像(PET)技术和药物研究不断发展,Warburg效应也逐渐成为肿瘤治疗与诊断的重要靶点,有关砷影响细胞糖酵解的报道逐渐增多[5,6,7],为深入研究砷致癌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通过长时间低剂量亚砷酸钠处理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检测Warburg效应相关指标和基因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究Warburg效应在砷诱导膀胱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