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调查
2017年武汉市碘缺乏病监测及水碘调查结果分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8,37(12) : 976-980.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8.12.007
摘要
目的

了解武汉市碘盐新标准实施后居民户碘盐食用情况、碘营养状况及水碘状况,为制定新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7年,在武汉市13个区,每个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0名孕妇和1所小学的8 ~ 10岁非寄宿学生40人(男女各半),采集家中食盐,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的测定》(GB/T 13025.7-2012)检测盐碘。按《武汉市2017年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的要求,在其中的8个区采集8 ~ 10岁儿童和孕妇即时尿样,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2006)检测尿碘;在其中的5个区采用B超法检查8 ~ 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在13个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水碘调查,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GB/T 5750.5-2006)检测水碘。

结果

共采集盐样3 900份,盐碘中位数为23.69 mg/kg,碘盐覆盖率为98.82%(3 854/3 9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03%(3 706/3 900)。共采集儿童尿样1 600份,尿碘中位数为267.00 μg/L;共采集孕妇尿样800份,尿碘中位数为182.00 μg/L。共检查儿童甲状腺1 000人,甲状腺肿大率为1.9%(19/1 000)。共采集水样218份,水碘中位数为2.90 μg/L(低于国家标准的10 ~ 100 μg/L)。

结论

新碘盐标准实施以后,武汉市儿童及孕妇碘营养状况良好。但由于水碘含量偏低,仍属于碘缺乏地区,应继续贯彻落实食盐加碘政策,并加强对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的监测。

引用本文: 陈芳, 吴凯, 杨燕, 等.  2017年武汉市碘缺乏病监测及水碘调查结果分析 [J]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8,37 (12): 976-980.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8.12.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碘缺乏病是一种因环境缺碘而引起的地球化学性疾病,外环境缺碘是无法改变的,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病可行的主导防治措施[1]。碘盐是具有长期性和生活化的防治办法,故对碘盐的日常监控是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根本保证[2]。尿碘水平是衡量人群碘营养状况的1个客观、敏感的指标,一定样本量的尿碘值可以反映该地区人群的碘营养水平[3],监测人群的碘营养水平和甲状腺功能,对于预防碘缺乏和碘过量至关重要。居民生活饮用水水碘是碘水平的环境卫生学标志,是判定外环境缺碘与否及高碘与否的良好指标[4]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