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调查
2012- 2017年山西省人间布鲁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38(4) : 293-297.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9.04.008
摘要
目的

分析2012- 2017年山西省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监测结果,掌握山西省布病疫情现状,为制定布病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山西省2012- 2017年布病疫情数据和监测数据,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布病"三间分布"特征、布病爆发疫情分布及4个布病监测点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

结果

2012- 2017年,山西省共报告布病36 220例,平均发病率为16.62/10万,其中2014年报告新发布病8 540例,发病率为23.53/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大同市、朔州市、晋中市和忻州市,共报告布病23 197例,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64.04%。布病发病呈季节性,流行高峰期为3- 8月,占全省报告病例数的67.23%(24 350/36 220);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牧民为主,分别为23 084、28 317、32 616例。监测点流行病学调查重点职业人群39 140例,血清学检查10 536例,阳性585例,阳性率为5.55%,各监测点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以天镇县最高,为9.50%(226/2 378)。病原学血培养626份,分离到布鲁菌107株,总出菌率为17.09%,除1株羊种布鲁菌变异株外,其他均为羊种3型。

结论

山西省布病疫情近几年有下降趋势,但布病疫情仍然较重,建议继续加强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有效控制布病疫情。

引用本文: 白永飞, 闫昌福, 帖萍, 等.  2012- 2017年山西省人间布鲁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J]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 38(4) : 293-297.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9.04.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职业性或环境接触病畜或其产品而感染,也可通过吸入含有布鲁菌的气溶胶或摄入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或不熟的内脏而感染[1]。1996年以来,我国布病疫情形势严峻,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世纪,山西省布病经历了50年代至70年代流行高峰期,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的基本控制期,90年代中后期逐渐上升,特别是近10年疫情呈逐年增加趋势,平均增幅达10.3%[2,3],2014年山西省共报告布病8 540例,报告发病率23.53/10万,报告发病数、发病率均居全国第2位,达到了山西省有记载以来的最高水平。为了掌握山西省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趋势,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为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山西省2012- 2017年布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