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调查
2013- 2017年哈尔滨市人间布鲁菌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38(4) : 298-301.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9.04.009
摘要
目的

掌握哈尔滨市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13- 2017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布病相关信息和市级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哈尔滨市布病疫情地区、时间、人群分布情况的流行特点。

结果

2013- 2017年,哈尔滨共报告布病2 909例,发病率由5.98/10万下降到4.53/10万,以散发为主,2017年出现1起由布鲁菌活疫苗(A19株)引起的爆发疫情;哈尔滨市18个区(县、市)5年间均有布病病例报告,双城区、依兰县、宾县、巴彦县发病人数较多,占发病人数的53.76%(1 564/2 909);布病发病时间集中在3- 7月份,占发病人数的57.17%(1 663/2 909);年龄分布以30~ 59岁青壮年为主,占发病人数的72.57%(2 111/2 909);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占发病人数的75.42%(2 194/2 909);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发病人数的86.28%(2 510/2 909)。2013- 2017年,市级监测点对7 005名职业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2 141人,阳性率为3.32%(71/2 141),除2016年外,血清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 13.927,P < 0.05)。

结论

哈尔滨市人间布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对疫苗引起的疫情应高度重视并加强防控。

引用本文: 曹建滨, 黄明, 高晓丽, 等.  2013- 2017年哈尔滨市人间布鲁菌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J]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 38(4) : 298-301.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9.04.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1],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病之一,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乙类传染病[2]。人的感染主要由病畜传染所致[3],牛、羊、猪是主要传染源。人感染布病后,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病程慢性化为主要特征[4]。哈尔滨市自1990年到2002年已连续13年无布病新发病例报告,但自从2003年方正县报告1例布病以来,截至2012年,哈尔滨市的18个区(县、市)均有布病病例报告,且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掌握采取措施后哈尔滨市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及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作者对2013- 2017年哈尔滨人间布病报告疫情和市级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