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海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致病株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38(8) : 633-637.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9.08.007
摘要
目的

了解海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致病株的病原学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特征,为研究海南致病性Bp的菌群结构特征和系统发育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1 - 2018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海南类鼻疽患者病例资料,以及自患者感染标本中分离培养的Bp致病株。经MLST法对Bp致病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序列型(ST)地区分布特点;应用eBURST v3软件对所有Bp致病株的ST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建立进化关系图谱。

结果

共收集91例类鼻疽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性76例、女性15例;年龄主要集中在40 ~ 70岁;临床表现包括败血症、肺部感染及局部脓肿;患者基础疾病以糖尿病最为多见。共观察Bp致病株91株,其中有85株Bp致病株分布在海南沿海地区,占93.41%;经MLST法鉴定,共包括39种ST,最常见的为ST46(13株)、ST55(12株)、ST50(8株)和ST58(7株),分别占14.29%、13.19%、8.79%和7.69%;除ST46广泛分布在海南沿海地区外,ST55、ST50和ST58分别集中分布在海南的西南、东北和东南部地区;与MLST数据库对比发现,ST30(3株)目前仅在海南发现,ST562(4株)在澳大利亚北部曾有报道,其余ST皆在亚洲东南部地区曾有报道。eBURST v3软件将39种ST分为3个分型组和18个单个型,其中,以ST300为起源型的分型组中ST最多,包括17种ST、57株Bp致病株;与MLST数据库对比发现,ST300主要分布在泰国等东南亚地区。

结论

海南Bp致病株的ST具有较高的地区差异性和遗传多样性,且与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的Bp亲缘关系相近。

引用本文: 刘玲丽, 王旭明, 郑霄, 等.  海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致病株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J]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 38(8) : 633-637.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9.08.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是一种革兰阴性的环境腐生菌,是人类鼻疽的病原菌。Bp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土壤和水域中,以澳大利亚北部和亚洲东南部地区最为多见[1,2,3]。感染途径主要包括吸入、皮下接种和皮肤破损感染[4,5],经常接触流行地区内受Bp污染的土壤和水源是导致类鼻疽的最危险因素。类鼻疽多发生于雨季,尤其是在暴雨和台风后[6,7,8,9],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见无症状感染,局部脓肿形成,急、慢性肺炎,骨和关节感染,以及严重的全身性败血症等[10,11]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