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调查
2009-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38(12) : 971-974.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9.12.007
摘要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09-201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8个盟市抽取38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点,调查监测村的改水情况及改水工程运转情况,检测水砷含量;对监测村所有正在暴露或以往暴露过高砷水的常住人口进行体检,观察砷中毒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每个监测村采集30名成人尿样,检测尿砷含量。

结果

38个监测村的改水率由2009年的84.21%(32/38)上升到2013年100.00%(38/38),并持续保持;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从2009年的64.29%(9/14)上升到2016年的100.00%(18/18),并持续保持;改水工程水砷含量合格率由2009年的64.29%(9/14)上升到2018年的88.89%(16/18);合格工程覆盖人口比例由2009年的47.79%(4 846/10 140)上升为2018年的84.35%(5 370/6 366)。2009-2018年,水砷含量合格村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9.17%(3 968/43 276),未改水及水砷含量超标村为7.48%(805/10 759);连续10年无新发病例。不同年份间比较,水砷含量合格村、未改水及水砷含量超标村居民尿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24.04、100.35,P均< 0.05);同一年份间比较,水砷含量合格村居民尿砷水平低于未改水及水砷含量超标村(P均< 0.05)。

结论

10年监测期间,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区改水率、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保持良好状态,但水砷合格率仍有待提高。

引用本文: 刘一君, 崔娜, 郭志伟, 等.  2009-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J]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9,38 (12): 971-974.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9.12.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区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色素脱失和/或过度沉着、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1]。内蒙古自治区是地方性砷中毒的重病区,主要类型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为了解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动态变化规律、明确防治措施效果,2009-2018年,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辖内8个盟市开展了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