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换药率比较及其影响因素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7,35(4) : 193-197.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80.2017.04.001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初始方案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换药率,并分析因药物不良反应换药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2012年开始以替诺福韦(TDF)或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为初始治疗方案的14 060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2年。TDF+3TC+EFV治疗5 126例(TDF组),AZT+3TC+EFV治疗8 934例(AZT组)。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换药率及因不良反应而换药的情况,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生换药的危险因素。

结果

14 060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平均观察生存人年数1.85人年。共有2 795例更换初始治疗药物,总换药率为19.9%。排除因妊娠换药的200例后,AZT+3TC+EFV组换药2 070例,发生率为23.5%,因不良反应换药1 652例,占18.8%;TDF+3TC+EFV组换药525例,发生率为10.4%,因不良反应换药315例,占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6.68、416.89,均P<0.01)。AZT+3TC+EFV组发生换药的风险高于TDF+3TC+EFV组[校正危险比(aHR)=2.89,95%CI:2.57~3.24],因不良反应换药的风险也高于TDF+3TC+EFV组(aHR=3.85,95%CI:3.34~4.45)。

结论

使用AZT+3TC+EFV为一线治疗药物的患者比使用TDF+3TC+EFV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换药。女性、年龄>45岁、体质指数(BMI)<18.5 kg/cm2、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是发生换药的危险因素。

引用本文: 陈美玲, 吴亚松, 赵德才, 等.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换药率比较及其影响因素 [J] .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7, 35(4) : 193-197.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80.2017.04.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效果显著,但相当数量的患者由于药物不良反应、药物间相互作用、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妊娠等原因而更换药物。2012年我国艾滋病一线治疗推荐方案为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TDF)或齐多夫定(Zidovudine, AZT)+拉米夫定(Lamivudine, 3TC)+奈韦拉平(Nevirapine, NVP)或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TDF由二线药物改为一线首选。文献报道,AZT因不良反应而换药的风险明显高于TDF [1,2,3,4,5]。随着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的不断增加,明确换药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在有限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中选择最佳方案尤为重要。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