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引起甲状腺疾病的研究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7,35(8) : 472-476.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80.2017.08.005
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引起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有362例CHC患者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Peg IFN联合RBV抗病毒治疗,其中有31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治疗初始记录患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TPO)、甲状腺B超,分别在第12、24、48周评估上述指标。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

结果

治疗结束有12.1%(38例)的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21.0%(66例)的患者出现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14.9%的患者出现甲状腺彩超异常;其中有8.7%的患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均正常,而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出现异常;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在12、24、48周有上升趋势。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OR=5.423,95%CI:3.441~8.716)、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OR=7.201,95%CI:6.231~10.206)、女性患者(OR=1.22,95%CI:0.951~2.212)是导致甲状腺病变的高危因素(均P<0.05)。

结论

Peg IFN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可增加甲状腺炎疾病的发生率;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女性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高危因素。

引用本文: 周学士, 邱源旺, 叶阳群, 等.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引起甲状腺疾病的研究 [J] .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7, 35(8) : 472-476.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80.2017.08.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高发人群,我国目前约有560万人感染HCV[1]。目前国内治疗HCV感染的有效方法仍为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可出现甲状腺病变,甚至出现需药物干预的甲状腺疾患,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