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在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中的作用与机制
中华消化杂志, 2019,39(7) : 452-457.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9.07.004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在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中的作用与机制。

方法

通过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模型,将淋系细胞高表达TL1A(L-Tg)小鼠和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分成野生型对照组、野生型DSS组、转基因对照组和转基因DSS组。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病理评分的变化,采用H-E染色评估结肠炎症程度,Masson染色与天狼星红染色评估肠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TGF-β1/丝-苏氨酸激酶3(Smad3)表达。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转基因DSS组体质量下降(9.6±1.8)%,高于野生型DSS组下降的(6.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1,P<0.01),转基因DSS组DAI评分和结肠病理评分均高于野生型DSS组[分别为(7.33±0.58)分比(6.00±1.00)分,(14.00±1.05)分比(11.75±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8、4.739,P均<0.05),且Masson染色与天狼星红染色均提示肠纤维化程度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野生型DSS组小鼠波形蛋白、α-SMA、TGF-β1和Smad3的累积阳性吸光度值均低于转基因DSS组(分别为0.650±0.050比0.800±0.020,0.390±0.040比0.600±0.040,0.550±0.040比0.730±0.040,0.590±0.020比0.830±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23、9.093、7.794、10.390,P均<0.01)。

结论

TL1A可能通过激活TGF-β1/Smad3通路促进肠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导致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引用本文: 战蓉蓉, 王冬, 贾文秀, 等.  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在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中的作用与机制 [J] . 中华消化杂志, 2019, 39(7) : 452-457.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9.07.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肠纤维化的发生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目前认为是在易感基因基础上出现了肠黏膜免疫失衡,释放的多种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激活肠道间质细胞进而产生胶原等细胞外间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成分过度沉积,最终导致肠纤维化[1]。在肠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最主要的效应细胞是肠成纤维细胞(intestinal fibroblasts, IFB),其活化与增殖的标志物为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当IFB活化和增殖增强时,合成与分泌ECM的功能也增强[2]。通常情况下,成纤维细胞不表达α-SMA,但其在细胞因子等刺激因素作用下将发生活化,α-SMA与胶原合成的功能均增强[3]。其中,TGF-β1/丝-苏氨酸激酶(Smad)信号转导通路对IFB活化及产生效应起主导作用。研究显示,肠道炎症发生过程中TGF-β1/Smad3通路的激活,可导致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沉积[4]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