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7,33(03) : 205-208. DOI: 10.3760/cma.j.issn.1005-054X.2017.03.019
摘要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短缩畸形愈合后,行尺骨短缩截骨术对桡尺远侧关节旋转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在10具新鲜的成人上肢尸体标本上建立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的23C1.2)短缩愈合模型,使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后,行尺骨下段斜形阶梯状截骨,依次行克氏针和钢板内固定,比较截骨、克氏针、钢板三种处理方式,腕部最大旋前和旋后扭矩的变化。

结果

最大旋前和旋后扭矩:对照组为(1.59±1.03) N·m和(1.85±1.21) N·m,桡骨远端骨折组为(1.44±0.93) N·m和(1.63±1.18) N·m,尺骨截骨组为(1.22±0.83) N·m和(1.20±0.83) N·m,尺骨克氏针内固定组为(1.24±0.78) N·m和(1.30±0.87) N·m,尺骨钢板内固定组为(1.37±0.85) N·m和(1.71±1.44) N·m。与尺骨截骨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组最大旋前、旋后扭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钢板内固定组旋前、旋后扭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克氏针和钢板内固定比较,最大旋前扭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旋后扭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类似于榫卯结构的尺骨下段斜形阶梯状截骨术,不行内固定或仅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上外部制动控制适当的旋转,是一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等导致的腕尺侧痛的有效方法。

引用本文: 王明鑫, 尹望平, 曾庆敏, 等.  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 [J] . 中华手外科杂志,2017,33 (03): 205-208. DOI: 10.3760/cma.j.issn.1005-054X.2017.03.01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的16%,其短缩、畸形愈合为导致腕尺侧痛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腕尺侧痛经临床验证是一种成功的手术方法1。但目前报告大多为回顾性病例研究,缺乏相关实验和前瞻性对照研究。我们使用生物力学技术对新鲜尸体标本进行测试,建立桡骨远端骨折短缩愈合(AO分型23C1.2)和尺骨短缩截骨模型,探讨尺骨截骨后不同内固定方式对桡尺远侧关节旋转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