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优势分析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20,36(01) : 11-15. DOI: 10.3760/cma.j.issn.1005-054X.2020.01.003
摘要
目的

探究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肱骨近端Neer Ⅲ、Ⅳ部分骨折的临床优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分别采用MIPPO与ORIF手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部分骨折患者78例。MIPPO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其中Ⅲ部分骨折21例,Ⅳ部分骨折15例;ORIF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其中Ⅲ部分骨折26例,Ⅳ部分骨折16例。比较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3、6个月肩关节UCLA评分,术后3、6、12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末次随访关节功能分级及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后对MIPPO组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

结果

7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3±2.8)个月。MIPPO组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ORIF组。MIPPO组术后3、6个月肩关节UCLA评分29.04±1.63和30.95±1.69均高于ORIF组22.11±2.33和25.96±2.01。MIPPO组术后3、6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55.64±2.83和75.01±5.71均高于ORIF组45.03±6.32和64.61±6.77。但两组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及末次肩关节功能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后进一步评估MIPPO组肩关节功能:屈曲角度平均为170.5°(161°~180°),外旋角度平均为71°(63.5°~83.5°),内旋角度平均为73.6°(68°~79°`),活动度恢复均良好。MIPPO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优于ORIF组的11.90%(P<0.05)。

结论

MIPPO与ORIF均能治疗肱骨近端Ⅲ部分和Ⅳ部分骨折,前者相比于后者在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3和6个月肩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引用本文: 李建锐, 艾合买提·托合提, 刘芳, 等.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优势分析 [J] . 中华手外科杂志,2020,36 (01): 11-15. DOI: 10.3760/cma.j.issn.1005-054X.2020.01.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远1~2 cm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发生的骨折,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近端等结构的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4%~6%[1],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女性,其骨折类型复杂伴有骨质疏松,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2]。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作为一种近期流行的骨折内固定技术已经为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所接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相比,能明显减少骨折断端软组织破坏,保留局部血运,促进骨折愈合,但关于两者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中远期肩关节功能评价、腋神经损伤发生率的研究较少。自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 Ⅲ、Ⅳ部分骨折且获得随访的患者78例,采用MIPPO治疗36例,采用ORIF治疗42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