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二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51(11) : 822-822.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8.11.012
引用本文: 郑俏丽, 韩睿, 叶俊, 等.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二例 [J] .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 51(11) : 822-822.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8.11.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例1 女,62岁,因左侧腋前蓝紫色隆起肿物20余年于2017年3月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20余年前发现左侧腋前紫蓝色隆起肿物,无痛痒,皮疹缓慢增大,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皮肤科检查:左侧腋前可见2 cm × 1 cm的隆起肿物,质软,边界清,触之无浸润感,无压痛(图1)。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扩张的血管,外形不规则的乳头状结构伸入血管腔,周围有1~ 2层血管内皮细胞,在不规则腔内可见红细胞(图2)。免疫组化:血管内皮细胞CD34(+)(图3)。诊断: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症。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例1左侧腋前一2 cm × 1 cm大小隆起肿物
图2
例1皮损组织病理 真皮内可见扩张血管,外形不规则的乳头状结构伸入血管腔(2A:HE × 40;2B:HE × 400)
图3
例1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免疫组化× 100)
图4
例2颈后右侧一1 cm × 1.5 cm大小皮下结节
图5
例2皮损组织病理 5A:真皮层可见多数胶原结缔组织索及不规则腔隙(HE × 40);5B:真皮层可见不规则腔隙内衬1~ 2层血管内皮细胞(HE × 400)
图6
例2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免疫组化× 100)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例1左侧腋前一2 cm × 1 cm大小隆起肿物
图2
例1皮损组织病理 真皮内可见扩张血管,外形不规则的乳头状结构伸入血管腔(2A:HE × 40;2B:HE × 400)
图3
例1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免疫组化× 100)
图4
例2颈后右侧一1 cm × 1.5 cm大小皮下结节
图5
例2皮损组织病理 5A:真皮层可见多数胶原结缔组织索及不规则腔隙(HE × 40);5B:真皮层可见不规则腔隙内衬1~ 2层血管内皮细胞(HE × 400)
图6
例2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免疫组化× 100)

例2 男,20岁,因发现右颈部褐色皮下结节1年余于2017年5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右颈部一褐色皮下结节,无痛痒,皮疹无明显变化。既往无特殊病史。皮肤科检查:右侧颈后可见1 cm × 1.5 cm大小的皮下结节,触之质软,边界清,无压痛(图4)。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全层至脂肪层可见多数胶原结缔组织索及不规则腔隙,其中有大量红细胞,腔隙内衬1~ 2层血管内皮细胞,管壁部分不完整,部分包绕损害(图5)。免疫组化:血管内皮细胞CD34(+)(图6)。诊断: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症。

治疗:2例患者皮损均予以手术切除。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