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是离心自体全血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液,其最佳工作浓度为全血中血小板计数的4~7倍。血小板与凝血酶或氯化钙接触后被激活,可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具有止血、促进组织愈合、增强血管生成等作用,被认为是一种较低成本且安全的治疗方式,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软组织和硬组织的创伤修复中。其在皮肤科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涉及脱发、皮肤年轻化、瘢痕修复、创面愈合等多个领域。本篇综述了富血小板血浆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进展。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根据血液成分的比重不同,通过离心全血得到的血小板和血浆浓缩物,PRP中血小板浓度通常超过1 000 × 109/L。血小板内散在分布α颗粒和致密颗粒,血小板与凝血酶或氯化钙接触后被激活,由α颗粒释放大量生长因子,包括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作用于多种细胞,调控细胞周期、运动及分化,具有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致密颗粒内含丰富的ADP、ATP、钙离子、组织胺等,可增加膜的通透性并调节炎症。血小板还可释放抗炎细胞因子,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及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另外,PRP内含纤维蛋白、纤连蛋白及玻连蛋白,形成有助于组织修复的生物活性环境。PRP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主要有Anitua法、Petrungarp法、Landesberg法和Aghaloo法。这4种方法除离心次数、离心时间和离心力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袁霆和张长青研究发现,Landesberg法血小板回收率高,活化率低,是比较理想的PRP制备方法。目前PRP的使用剂量尚无统一标准,Giusti等证实,血小板浓度过低或过高(> 1 500 × 109/L)均会抑制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潜能,因此,一般认为血小板浓度为全血中血小板计数的4~7倍为最佳工作浓度。PRP已用于皮肤科的多种治疗,包括脱发、皮肤年轻化、瘢痕修复、创面愈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