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儿童原发性皮肤骨瘤11例临床分析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52(8) : 525-528.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9.08.002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皮肤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转归。

方法

收集2011—2018年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确诊的儿童原发性皮肤骨瘤11例,回顾其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转归。

结果

11例中,男7例,女4例,均于出生后22个月内发病,中位发病年龄1个月,10例于出生后6个月内起病。皮损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肤色或淡红色质硬的丘疹、斑块或结节,伴轻度表皮萎缩;3例皮损局限于同一部位,8例累及多个部位。所有患儿血清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正常,出生时未见畸形。组织病理均可见真皮内成熟板层骨形成,5例合并皮下脂肪组织受累。10例起病8 ~ 18个月后皮损稳定,符合原发性斑块性皮肤骨瘤;1例患儿皮损缓慢持续进展,侵犯皮下深部组织,出现运动障碍,符合进行性骨发育异常。

结论

儿童原发性皮肤骨瘤好发于婴幼儿时期,临床表现为萎缩性、质硬的皮肤斑块或结节,病理表现为成熟板层骨形成,需要长期随访,警惕进行性骨发育异常。

引用本文: 徐教生, 向欣, 徐子刚, 等.  儿童原发性皮肤骨瘤11例临床分析 [J] .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 52(8) : 525-528.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9.08.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皮肤骨瘤(osteoma cutis)是指以真皮和/或皮下脂肪组织发生异位性骨化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又称皮肤骨化[1]。皮肤骨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皮肤骨瘤无前驱病变,约占总皮肤骨瘤的15%;继发性皮肤骨瘤在发病前存在其他病变,包括炎症(如硬皮病、皮肌炎或瘢痕等)、肿瘤(如黑素细胞痣、毛母质瘤等)、外伤或内分泌疾病等,约占皮肤骨瘤的85%[2]。临床上,皮肤骨瘤非常少见,而原发性皮肤骨瘤则更为少见,目前国内外文献以个案报道为主[3,4,5]。我们收集11例儿童原发性皮肤骨瘤,回顾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转归。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