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道
浅部真菌病荧光染色显微成像及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初步临床应用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52(9) : 639-642.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9.09.010
摘要
目的

评估荧光染色显微成像及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AFMICADS)在临床上辅助诊断浅部真菌感染的准确性。

方法

2018年7-9月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各临床科室门诊及住院疑似浅部真菌感染患者106例,送检标本126份,其中皮肤鳞屑83份,甲屑43份,分别进行常规镜检、改良沙氏培养基培养及荧光染色镜检(人工荧光镜检和AFMICADS荧光镜检)。以常规镜检和/或真菌培养阳性(仅满足任意1项即可为阳性)为标准,计算3种镜检方法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McNemar检验和Kappa检验分析3种镜检方法与常规镜检和/或真菌培养结果的差异及一致性,诊断符合率检验分析3种镜检方法两两之间一致性的差异。

结果

126份标本中,人工荧光镜检阳性124份(98.4%),AFMICADS荧光镜检阳性123份(97.6%),阳性率均高于常规镜检和/或真菌培养法[阳性98份(77.8%),均P < 0.001]。AFMICADS荧光镜检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7%,一致性为80.2%;人工荧光镜检的敏感性100%,特异性7.1%,一致性79.4%,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AFMICADS荧光镜检浅部真菌感染标本的一致性与人工荧光镜检相当。

引用本文: 田靓, 刘越, 毛叶红, 等.  浅部真菌病荧光染色显微成像及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初步临床应用 [J] .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 52(9) : 639-642.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9.09.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浅部真菌病是一大类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其菌学诊断目前仍依赖于致病真菌的镜检和培养鉴定。尽管荧光染色液的应用提高了镜检的准确性和效率[1,2,3],特别是一步法荧光染色液的应用使检验变得更加便捷[4,5]。但仍需专业技术人员对结果进行判读,如果面临大量样本待检,检验人员将承受巨大的劳动强度。目前显微成像系统(图像自动扫描)不仅限于生物基础研究领域,如脑神经成像[6],而且已开始应用于临床组织病理切片图像的采集[7],这为采用人工智能对影像数据做出结果判别提供了可能。国外已有学者[8]研发出图像处理系统,用于自动识别浅表真菌病临床标本荧光显微图像中的真菌菌丝,取得满意效果,但尚未用于临床检验。本研究采用自主研发的荧光染色显微成像及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automat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ic imaging and 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system,AFMICADS)检测临床疑似浅部真菌病送检真菌标本,以观察该系统在临床真菌学检验中应用的效果。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