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治疗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大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5,32(1) : 29-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5232.2015.01.008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EPLBD)治疗憩室旁乳头合并胆总管大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共87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大结石的患者,EPLBD组45例采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术取石;EST组42例行常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观察2组患者Ⅰ期取石成功率、取石时间、术中碎石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EPLBD组Ⅰ期取石成功率为91.1%,EST组为92.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石时间EPLBD组为(25.48±7.92)min,EST组为(35.56±9.23)min,碎石率分别为16.3%和34.6%,EPLBD组明显少于ES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LBD组及EST组术后出血、术后胰腺炎、胆管炎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穿孔及死亡病例。

结论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大结石可以缩短取石时间,减少术中碎石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引用本文: 罗灵和, 陈军贤, 赵秋枫, 等.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治疗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大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J]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5, 32(1) : 29-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5232.2015.01.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临床多见的胆道疾病,常用的诊治手段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包括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但当乳头的位置或角度不佳、乳头旁憩室、胆总管末端狭窄或毕Ⅱ式胃切除术后等情况时,很难行标准EST。EPBD相对于EST具有操作简单、可保护乳头括约肌功能等优点,而EPBD易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其安全性受到质疑。目前临床上仍有部分胆总管结石难以按上述常规方法将结石取出,如结石过大、胆管远端狭窄等。近年来,有国外学者开始行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治疗胆总管结石[1,2]。我院同样对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大结石患者行EPLBD治疗,现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并比较其与标准EST的结石清除率、碎石率、取石时间和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