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潜水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含视频)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6,33(8) : 535-538. DOI: 10.3760/cma.j.issn.1007-5232.2016.08.009
摘要
目的

改良胶囊内镜在小肠的检查方法,提高小肠疾病的检出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常规胶囊内镜检查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常规组),对比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行潜水胶囊内镜检查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潜水组)。观察胶囊内镜在小肠内的工作时间,小肠黏膜观察满意度,病变检出率等。

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内平均工作时间,潜水组为(155.60±96.103)min,较常规组的(355.80±235.325)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肠黏膜观察满意度总评分,潜水组为(4.93±0.704)分,较常规组的(2.87±0.834)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检出率,潜水组为73.33%(11/15),亦显著高于常规组的33.33%(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潜水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小肠疾病检查方法。

引用本文: 黄秀江, 李月晟, 陈礼娟, 等.  潜水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含视频) [J]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6, 33(8) : 535-538. DOI: 10.3760/cma.j.issn.1007-5232.2016.08.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伤、克罗恩病、小肠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已成为小肠疾病一线检查方法[1]。但胶囊内镜的运行依赖胃肠道的蠕动,在消化道内被动前进致使检查时间过长,而胶囊内镜拍摄的图像受观察视野、小肠内气泡及肠液清晰度等影响,给小肠疾病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2]。我院于2015年1月开始采用一种"潜水胶囊内镜"的方法对小肠进行检查,即胶囊内镜进入到十二指肠后,立即嘱患者饮水500~800 ml,使胶囊内镜在潜水状态下完成对小肠黏膜的观察。至2015年8月共完成检查15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