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体靶向结合损伤心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06) : 481-48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78.2017.06.001
摘要
目的

制备一种可靶向于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纳米载体,检测其基本理化性质和细胞毒性作用,并实现其与损伤原代心肌细胞的靶向结合。

方法

化学合成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体(非靶向纳米载体)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angiotensin Ⅱ Type 1, AT1)多肽修饰的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体(靶向纳米载体),测定其结构、基因负载能力和负载基因后的粒径、电位,观察其形貌,检测其对心肌细胞的毒性。将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缺氧损伤+非靶向组(A组,原代心肌细胞加入非靶向纳米载体后在缺氧条件下培养),正常+靶向组(B组,加入靶向纳米载体,在常氧条件下培养),缺氧损伤+靶向组(C组,加入靶向纳米载体,在缺氧条件下培养),观察并定量两种纳米载体与心肌细胞的结合情况。

结果

合成的靶向纳米载体与基因质量比为6∶1时可完全负载基因,其粒径为(180±55)nm,zeta电位为+5.4 mV,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近球形。当靶向纳米载体的浓度小于200 mg/L时,不同时间点靶向纳米载体作用的细胞活性均大于85%。分别与缺氧损伤+非靶向组(荧光强度为7 102±134)和正常+靶向组(8 120±235)相比,缺氧损伤+靶向组(12 350±495)心肌细胞膜周围的红色荧光均显著增强(P<0.05)。

结论

AT1多肽修饰的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体毒性小,基因负载能力强,并可与体外高表达AT1受体的心肌细胞靶向结合。该靶向纳米载体有望为心肌缺血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递送策略。

引用本文: 薛晓梅, 尤纱纱, 曹惠敏, 等.  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体靶向结合损伤心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J] .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7,38 (06): 481-48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78.2017.06.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围手术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日趋升高,且临床疗效欠佳[1]。随着"精准治疗"概念的提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基因治疗"已成为当今临床研究领域内的热点[2]。然而,如何安全、有效地将治疗基因输送至缺血心肌部位,仍是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3]。由于治疗基因在体内稳定性差,缺乏缓释性和靶向性,导致其在心脏局部的有效浓度不足,治疗效果不佳[4]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