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预测低氧血症敏感性及呼吸抑制危险因素分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6) : 544-54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78.2019.06.008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PETCO2预测低氧血症的敏感性,分析发生呼吸抑制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3月择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Ⅱ级。根据术中是否达到呼吸抑制[PETCO2≥50 mmHg(1 mmHg=0.133 kPa)或波形消失≥15 s],将患者分为呼吸抑制组(D组)与非呼吸抑制组(N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长、丙泊酚总用量、BMI、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史,观察从呼吸抑制开始到低氧血症(SpO2<90%)出现的间隔时间,以及从低氧血症警报值出现到低氧血症的间隔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OSAS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BMI是呼吸抑制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显示年龄、BMI以及年龄联合BMI对于呼吸抑制均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其中,年龄加BMI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两独立变量。与N组比较,D组在预测低氧血症方面具有优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PETCO2较传统的SpO2能更早地预测低氧血症的出现,其中呼吸抑制平均早于低氧血症(SpO2<90%)63.9 s。

结论

无痛结肠镜检查中高龄及BMI较大患者,更易出现呼吸抑制;监测PETCO2能够更加敏感地预测低氧血症的发生,为我们处理低氧血症提供充足时间,保证患者安全。

引用本文: 蒋宝峰, 王金璇, 翟学花, 等.  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预测低氧血症敏感性及呼吸抑制危险因素分析 [J] .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9,40 (6): 544-54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78.2019.06.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无痛结肠镜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麻醉药物对患者呼吸的抑制作用,门诊手术中呼吸管理较为棘手。近年来,PETCO2监测仪有了较大发展。有研究表明,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PETCO2与PaCO2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PaCO2,即肺通气情况[1]。患者术中出现呼吸抑制后容易发展为低氧血症,对患者术中安全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是麻醉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常规的SpO2主要反映机体氧合而非肺通气,无法反映肺泡呼吸抑制情况下的通气不足。随着麻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将PETCO2监测用于门诊腔镜检查中[2]。本研究旨在探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PETCO2预测低氧血症的敏感性及呼吸抑制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