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Ⅰ型内含子核酶介导靶向CEA双报告基因显像的体外研究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5,35(4) : 298-302. DOI: 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5.04.015
摘要
目的

构建靶向CEA的以Ⅰ型内含子核酶为载体核心介导的生物发光-核素双报告基因显像系统。

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靶向CEA的Ⅰ型内含子核酶及核酶-荧光素酶-胸苷激酶(Rib53-Fluc-tk)报告质粒,采用细胞生物发光等方法检测核酶反式剪接产物的表达;以Iodogen固相氧化法合成131I-氟-碘阿糖呋喃基尿嘧啶(FIAU),行细胞摄取实验。采用两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LSD)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Rib53-Fluc-tk测序正确;乳腺癌细胞MCF-7的荧光素酶比值增高,可达0.64±0.10(n=4);MCF-7细胞转染Rib53-Fluc-tk后的反式剪接产物条带大小为520 bp,测序结果正确;pCDNA3.1-CEARib53-Fluc-tk共转人胚肾细胞293T,可探测到生物发光信号。131I-FIAU的标记率为(64.02±4.79)%(n=3),放化纯为(95.96±1.07)%(n=3),标记产物在人血清中24 h的稳定性高。293T单独转染Rib53-Fluc-tk,细胞摄取率仅为(0.31±0.01)%(n=4);293T共转染pCDNA3.1-CEARib53-Fluc-tk质粒,细胞摄取率增加至(1.40±0.06)%(n=4),F=1 007.29,t=136.34,P<0.01。

结论

成功构建了Ⅰ型内含子核酶为核心介导的靶向CEA的双报告基因系统,并对CEA mRNA进行了生物发光以及细胞摄取的检测,为改善传统报告基因显像的特异性奠定了体外实验的基础。

引用本文: 张雅婧, 陈继征, 高雪梅, 等.  Ⅰ型内含子核酶介导靶向CEA双报告基因显像的体外研究 [J]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5, 35(4) : 298-302. DOI: 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5.04.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分子显像是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研究手段,报告基因显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1,2]。然而报告基因显像仍存在不足,如基因转染效率低,与靶基因结合率低,显像灵敏度与特异性不够理想等。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