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PET/CT显像用于脊柱转移瘤Tomita评分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7,37(1) : 31-34. DOI: 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7.01.008
摘要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脊柱转移瘤进行Tomita评分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77例(男38例,女39例;平均56.5岁)因可疑脊柱转移瘤而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脊柱转移瘤,据PET/CT显像原发病变的恶性程度及脏器与骨的转移情况,对患者进行Tomita评分。

结果

77例患者中,溶骨性转移72例,其中非手术患者49例,手术患者23例;成骨性转移2例,混合性转移3例,均为非手术患者。23例手术患者平均Tomita评分5.7分,其中2~3分2例,4~5分9例,6~7分9例,8~10分3例;54例非手术患者平均Tomita评分8.8分,其中2~3分1例,4~5分2例,6~7分18例,8~10分33例。

结论

依据全身大视野的PET/CT显像对脊柱转移瘤进行Tomita评分,较传统方法更全面、方便、准确。

引用本文: 李欣欣, 张志山, 张燕燕, 等.  PET/CT显像用于脊柱转移瘤Tomita评分 [J]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7, 37(1) : 31-34. DOI: 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7.01.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Tomita评分[1]来指导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先计算出原发肿瘤部位、脏器转移和骨转移数量的相对危险比值,再给出各项的评分。既往Tomita评分以全身骨显像来确定骨转移灶数量,而全身各脏器及淋巴结转移依靠B超或CT等传统影像学方法检测。这些传统方法存在检查次数多、特异性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77例有病理结果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尝试以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结果对脊柱转移瘤进行Tomita评分,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