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小儿癫18F-FDG PET/CT高代谢灶的判读及分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8,38(4) : 234-237. DOI: 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8.04.002
摘要
目的

探讨癫患儿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脑显像高代谢灶的特点。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18F-FDG PET/CT脑显像表现为高代谢的23例癫患儿(男15例、女8例,年龄0.5~13.3岁)资料,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法分析图像;对其中14例手术患儿进行术后随访。

结果

18F-FDG PET/CT脑显像示高代谢区多见于额叶和顶叶,可伴或不伴周围和(或)远处低代谢灶。检查当天8例无癫临床发作,14例有癫临床发作,1例不确定。行手术治疗的14例患儿中,9例手术取材部位与PET高代谢部位相符,病理结果分别为皮质发育畸形(8例)和Rasmussen脑炎(1例);该9例患者随访示Engel分级Ⅰ级7例,Ⅲ级2例。

结论

患儿18F-FDG PET/CT脑显像高代谢多见于额叶和顶叶,病理多为皮质发育不良。

引用本文: 佟正灏, 范岩, 王荣福, 等.  小儿癫18F-FDG PET/CT高代谢灶的判读及分析 [J]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8, 38(4) : 234-237. DOI: 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8.04.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其特征为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目前针对癫患者癫灶的准确定位及病灶范围的评估,尚没有公认的"金标准"[1]。临床医师主要采用MRI、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视频EEG监测(video EEG monitoring,VEEG)、PET、SPECT等进行综合分析。PET是其中一种有效的反映脑细胞代谢和功能的无创性检查手段。致灶在发作间期表现为葡萄糖低代谢,发作期则表现为高代谢状态,据此可进行致灶定侧、定位[2]。部分PET发现异常代谢区早于MRI图像对应区域发现结构异常[3]。目前对PET高代谢病灶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儿童癫患者。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