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骨外组织异常摄取99Tcm-MDP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9,39(9) : 522-525. DOI: 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9.09.003
摘要
目的

探讨骨外组织异常摄取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在良、恶性病变中的规律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266例骨外组织异常摄取99Tcm- MDP的患者(男132例,女134例,年龄:8~85岁),以显像后2周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实验室及相关影像学检查(CT、MRI、超声、SPECT/CT或PET/CT显像)结果为最终诊断,分析异常99Tcm -MDP摄取的规律。良、恶性病变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266例骨外组织异常摄取99Tcm-MDP的患者中恶性病变占87.2%(232/266),良性病变占12.8%(34/266),不同性别(χ2=0.611,P>0.05)、年龄(P=0.584)、显影部位(P=0.118)组间良、恶性病变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显影范围组的良、恶性病变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9.515,P<0.01),且单发局限病灶与单器官弥漫性病灶组间、单器官弥漫性病灶与多发病灶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9、19.325,均P<0.01)。

结论

骨外组织异常摄取99Tcm- MDP时恶性病变的检出率较高,且病变良、恶性与病灶摄取范围有关。出现骨外异常摄取时应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综合分析,高度警惕恶性病灶的可能。

引用本文: 李夏黎, 武新宇, 汤敏敏, 等.  骨外组织异常摄取99Tcm-MDP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J]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9, 39(9) : 522-525. DOI: 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9.09.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bisphosphonate, MDP)为趋骨性显像剂,其骨显像可显示骨骼的形态、血供和代谢情况。骨外组织摄取骨显像剂在临床很常见,相关研究也很多[1,2,3],摄取主要因技术伪影和病理因素(包括泌尿系统异常)所致,前者可通过质量控制鉴别和消除。本文主要对骨外组织病理性摄取99Tcm-MDP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