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CD13靶向分子探针在肿瘤新生血管显像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9,39(11) : 688-693. DOI: 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9.11.013
摘要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在癌症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非侵入性定量和检测新生血管生成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十分重要。基于新生血管生成的分子特征,靶向分子显像在肿瘤新生血管显像与精准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氨基肽酶N(APN,又称CD13)是一种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而在正常组织血管中鲜有表达的多功能的膜结合外显肽酶,是新生血管显像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靶点。通过系统分析近年来有关CD13分子靶向技术的研究,该文总结了基于CD13分子靶向显像及精准治疗的应用进展及发展趋势。

引用本文: 武明豪, 张燕燕, 曹琳, 等.  CD13靶向分子探针在肿瘤新生血管显像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9, 39(11) : 688-693. DOI: 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9.11.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血管生成在许多疾病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肿瘤发生和进展。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从休眠状态向恶性转变的开始,并且是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关键事件[1,2],是由生长因子、细胞受体、蛋白酶和黏附分子等介导的复杂的多步级联过程。评估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为准确诊断肿瘤发生、鉴定肿瘤分期以及预测侵袭风险提供了新的途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检测是一种评估血管生成的方法,研究已证实MVD与肿瘤转移率及患者生存时间相关[2]。但是MVD并不能反映肿瘤新生血管的功能,且大部分肿瘤新生血管分布存在异质性,特定样本可能低估或高估血管生成;此外,MVD检测属于侵入性方法,并且需要完整的组织样本[3]。因此,开发非侵入性体内监测血管生成的技术十分必要。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