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诱发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6,43(5) : 325-32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49.2016.05.009
摘要

IFN诱发的甲状腺炎(IIT)是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接受IFN治疗时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引起了临床广泛关注。IIT的发病机制可能为IFN引起的免疫调节异常和(或)对甲状腺的直接毒性作用。IIT可分为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Graves病(GD)、桥本甲状腺炎(HT)和无症状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对甲状腺直接毒性作用诱发的破坏性甲状腺炎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检测基线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抗体水平、治疗中密切监测TSH有利于及时发现IIT并进行处理,减少其发生和发展。大多数IIT是可控的而无需停止IFN治疗;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通常较容易恢复。

引用本文: 朱芳, 张振江, 姬会春, 等.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诱发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J] .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6,43 (5): 325-32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49.2016.05.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HCV感染不仅是慢性丙型肝炎(CHC)的常见原因,还易致肝外病变,尤其是应用IFN治疗者,常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1]。随着CHC新型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大部分患者可以实现治愈,但我国现阶段CHC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方案仍是IFN联合利巴韦林(RBV)。应用IFN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甲状腺疾病等,其中IFN诱发的甲状腺炎(IIT)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2]。据报道,IIT发生率为3.9%~27.2%。部分患者由于IIT而中断治疗[3]。本文就HCV感染及IFN治疗诱发的甲状腺疾病的关系、IIT的分型、应对策略及转归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