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基于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1 458次兆伏级CT图像分析各部位肿瘤治疗摆位误差
中国基层医药, 2016,23(22) : 3361-3365. DOI: 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6.22.001
摘要
目的

通过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兆伏级CT(MVCT)图像引导技术,定量分析三种不同部位肿瘤治疗的摆位误差,为各部位临床靶区外扩范围提供合理的边界值,提高临床精确放疗效果。

方法

选取进行螺旋断层放疗的肿瘤患者60例,均通过MVCT扫描图像引导摆位,分别对587次头颈部、500次胸部、371次腹腔及盆腔肿瘤MVCT图像校正的平移和旋转误差进行统计,计算各部位肿瘤误差发生率,通过GraphPad Prism 5制作三维误差分布直方图,同时分析摆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通过经验公式分析靶区最佳外扩值。

结果

60例患者共经MVCT扫描1 458次。头颈部肿瘤在三维方向误差发生率远低于胸部和腹腔及盆腔肿瘤,摆位误差值≥3 mm时,头颈、胸部、腹腔及盆腔误差发生率分别为55.3%、70.8%、79.8%,误差值≥5 mm时,三者分别为17.5%、40.6%、47.2%。对于旋转误差,头颈部发生率略高于其他部位。各部位的系统误差在-1.4~2.7 mm之间,腹腔及妇科部位在治疗床升降方向的误差分布大于其他部位(χ2=19.3,P<0.05),系统误差值为2.7 mm。头颈、胸部、腹腔及盆腔肿瘤需分别在CTV基础上外扩4~7、9~14、10~17 mm。

结论

头颈部、胸部、腹腔及盆腔肿瘤患者治疗摆位时在三维方向误差分布各有差异,每天放疗前的MVCT图像引导可显著降低摆位误差的发生率,也为确定靶区外扩范围提供依据,从而实施精确放疗提高患者治愈率。

引用本文: 郁欢欢, 张磊, 杨双燕, 等.  基于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1 458次兆伏级CT图像分析各部位肿瘤治疗摆位误差 [J] . 中国基层医药,2016,23 (22): 3361-3365. DOI: 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6.22.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图像引导技术的应用可减少放疗中的误差,主要方式包括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KV级X线摄片、超声、KV级CT、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以及螺旋断层放疗系统(Helical Tomotherapy,TOMO)的兆伏级CT(MVCT)等[1,2,3]。其在治疗前通过在线图像监测系统生成三维图像信息,保证治疗时的体位与模拟CT扫描的体位、治疗中心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位置都尽可能的一致,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际放疗的剂量分布能与计划系统制定的剂量范围更加吻合。本研究通过TOMO的图像引导系统,获取在该系统上进行治疗的头颈、胸、腹腔及盆腔三种部位肿瘤患者的MVCT定位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后校正摆位误差并定量分析三维平移误差以及旋转误差,从而确定靶区外扩边界值,减少患者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的受照面积,增强治疗过程中剂量投射范围的准确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