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的生物效应剂量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17,24(10) : 1458-1461. DOI: 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7.10.005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的生物效应剂量。

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患者均采用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分次剂量,对照组采用低分次剂量,比较两组不同剂量的放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77.5%,共有39例患者病情有变化,对照组有效率为55.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8,P=0.03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以及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5%、75.0%、72.5%,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62.5%、52.5%、50.0%,观察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对照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5,P=0.006)。

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其治疗剂量不同,治疗后的疗效也不同,高剂量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疗效显著,生存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引用本文: 沈燕萍, 陈俊, 庞林荣, 等.  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的生物效应剂量分析 [J] . 中国基层医药,2017,24 (10): 1458-1461. DOI: 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7.10.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第二位,发病率为恶性肿瘤第三位[1],临床公认高效且有根治可能的方法是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被确诊为PHC,有80%已经肝内播散或转移[2]。放疗是肝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在PHC中晚期的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SBRT)副作用小、疗效高[3,4]。有学者认为,放疗的时间、剂量和定位的精准度影响着治疗的疗效,治疗过程中还应预防肝损伤出现[5]。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发展,PHC的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都有所提高,SBRT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SBRT具有明显的放疗生物学优势,本研究旨在分析PHC患者应用SBRT的生物效应剂量。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