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实践
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对成年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中国基层医药, 2019,26(12) : 1488-1491. DOI: 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9.12.019
摘要
目的

分析某院血液科使用伏立康唑治疗成年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情况,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科使用伏立康唑的住院患者共7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TDM组32例,非TDM组46例,比较两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方面的差异。

结果

TDM组总有效率为78.13%(25/32),非TDM组总有效率为52.17%(24/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2,P=0.020);TD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10/32),非TDM组为23.91%(11/4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2);TDM组、非TDM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06.34、407.94,且敏感性分析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TDM组有显著优势。

结论

在使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中进行TDM,从而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可使患者获益。

引用本文: 张海霞, 段琰, 朱怀军, 等.  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对成年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J] . 中国基层医药,2019,26 (12): 1488-1491. DOI: 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9.12.01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近年来,随着侵袭性真菌病(IFD)在重症患者和血液病患者中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使得唑类药物成为预防和治疗IFD的主要选择[1,2,3,4,5,6]。伏立康唑为第二代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IFD的预防与治疗[7]。但伏立康唑易受患者病理生理、遗传因素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即使给予相同剂量,其血药浓度在患者个体间及个体内也可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多篇指南文献均推荐使用伏立康唑的患者加强治疗药物监测(TDM)[8,9,10],以促进安全、有效用药。本研究分析TDM组与非TDM组的临床应用情况,探索TDM组与非TDM组在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并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比较TDM组与非TDM组的经济性,为患者合理使用伏立康唑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