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21(3) : 238-240.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2.03.015
摘要
目的

探讨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

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确诊的情绪障碍儿童74例,同时,以性别、年龄相匹配抽取南京市普通学校的正常儿童148例。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研究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儿童的性别、年龄、父母的婚姻状况、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水平、家庭类型等情况。

结果

病例组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的家庭气氛、系统逻辑2个维度评分[分别为(30.54±8.28)分,(17.14±4.26)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45±7.40)分,(15.43±3.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个性化(OR=0.903,95%CI:0.834~0.977)、高疾病观念(OR=0.853,95%CI:0.750~0.970)是儿童情绪障碍发病的保护性因素,而高家庭气氛(OR=1.167,95%CI:1.101~1.236)是儿童情绪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表现为"沉闷、敌对"的家庭气氛,"非此即彼"的家庭系统逻辑。家庭气氛、疾病观念、个性化程度与儿童情绪障碍发生相关。

引用本文: 李沙沙, 陈一心, 陈图农, 等.  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 [J]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 21(3) : 238-240.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2.03.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儿童情绪障碍是涉及以焦虑、恐惧和强迫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1]。在国内,其患病率位居行为问题、发育性障碍之后的第3位,且呈上升趋势。情绪障碍的发生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以往对儿童情绪障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儿童家庭环境、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2,3,4]等方面,尚缺乏对家庭系统互动特征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情绪障碍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的家庭动力学特征,及其与儿童情绪障碍发生的相关性,为优化家庭环境,改善青少年情绪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