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预防
自主神经反应模式对大学生情绪体验的影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3,22(3) : 237-239.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3.03.015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自主神经反应模式对大学生情绪体验的影响。

方法

71名男性大学生被试完成一个需要主动应对的电脑游戏任务,记录皮电、皮温、心率、心率变异性(HRV)的频域成分高频(HF)、低频(LF)等指标在基线和任务阶段的变化。

结果

(1)协同类型、部分协同类型和不协同类型在恐惧情绪体验上有显著差异[(2.64±2.05)分,(2.50±2.01)分,(4.46±2.41)分;F(2,68)=6.268,P<0.01],不协同类型恐惧评分显著大于其他模式(P<0.01);三种类型在基线、预期和应对三个阶段皮电、心率主效应显著(F(2,68)=76.083,P<0.01; F(2,68)=71.692,P<0.01),类型间无差异,类型与阶段无显著交互作用。(2)高、低恐惧组在游戏阶段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的人数分布有显著差异(χ2=9.763,P<0.01),高恐惧组以不协同类型为主,低恐惧组以协同类型为主。高、低恐惧组皮温、皮电和心率无组间差异。

结论

自主神经反应模式影响着个体的恐惧情绪体验的强度,而皮温、皮电和心率生理指标与恐惧情绪体验的强度无关。

引用本文: 邓光辉, 刘永芳, 经旻, 等.  自主神经反应模式对大学生情绪体验的影响 [J]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3, 22(3) : 237-239.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3.03.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关于生理模式在情绪反应中的角色,Levenson[1]认为不同情绪具有特殊的生理模式。但Cacioppo等[2]认为"情绪特异性自主模式的累积证据仍缺乏说服力",体现在情绪的内脏反应研究结果缺乏一致性。以恐惧为例,许多研究中心率是加快的[3],而部分研究心率是减慢的[4]。这可能与选用的生理指标有关,皮电、心率和血压等指标是对自主神经唤醒结果的测量,而不是对神经反应本身的测量,机体大多数内脏器官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已有研究集中在寻找靶情绪的特殊自主神经反应模式,如Rainville[5]发现愤怒使心率增加而无心率变异性的高频成份的改变,其他情绪使心率增加时伴有心率变异性的高频成份改变等。李建平等[6]发现悲伤情绪和中性状态以经典拮抗模式为最多,愤怒和恐惧情绪主要表现经典拮抗模式和共同激活模式等。以上研究虽然提示不同情绪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自主神经反应模式,但无法说明靶情绪与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的确切关系。本研究探讨不同的自主神经反应模式是否对情绪体验的强度有影响。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