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整体加工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4,23(10) : 897-900.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4.10.010
摘要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对面孔整体加工的差异,探讨整体加工与执行功能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合成面孔任务(CFT)对56名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4名正常人进行测试,同时做威斯康辛卡片分类任务(WCST)和数字广度测验(DS)评估。

结果

患者组CFT的合成面孔效应分数(CFEs)[(-2.75±0.72)分]、正确率[(68.13±17.26)%]和DS得分[(19.73±4.38)分]低于正常组[分别为:(0.14±0.58)分、(83.61±10.48)%和(24.33±2.08)分],CFT的平均反应时[(7015±3685)ms]和WCST的持续性错误数[(27.45±15.67)个]高于正常组[分别为:(4095±1883)ms和(11.93±8.87)个],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CFT的正确率与WCST的持续性错误数(r=-0.339,P<0.01)和DS得分(r=0.314,P<0.05)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CFT的CFEs和平均反应时与WCST的持续性错误数和DS得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面孔整体加工损伤,面孔加工准确性的降低可能与执行功能受损有关。

引用本文: 赵菁, 董毅, 汪凯, 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整体加工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 [J]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4, 23(10) : 897-900.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4.10.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尽管人类的面孔很相似,但我们仍能区分不同个体的面孔,这归因于我们采用的一种适应性面孔编码。整体加工被广泛用于解释这种识别过程,是指对面孔的结构性加工,即在知觉水平上加工包括面孔特征间空间结构的整个面孔[1],从而使面孔信息完整。有研究认为,整体加工和面孔空间编码是良好面孔识别的主要知觉方式[2,3],面孔识别过程更多的是一种整体加工过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证实有早期视觉加工缺陷,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持久而严重的认知损害,特别是注意、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等执行功能[4]。目前国内外对面孔整体加工的研究多集中在种族、年龄差异以及视觉缺陷者等方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尚少,且整体加工作为认知功能的一部分,鲜有研究探讨其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本研究假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孔整体加工受损,有局部加工倾向,这种面孔加工的缺陷可能与其执行功能损伤有关。本研究对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加工情况进行评估,与正常人比较,并探讨面孔整体加工与执行功能间的关系。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