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思考
手机网络成瘾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5,24(12) : 1138-1140.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5.12.022
摘要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于网络成瘾和手机成瘾的研究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中,网络成瘾聚焦于通过个人电脑使用互联网,而手机成瘾则更多地被界定在打电话和发送手机短信的范围内。近些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发展,人们在生活中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越来越高。严重者可表现为手机的过度使用甚至会出现出依赖和成瘾的症状,由此所引起的各种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当今的手机依赖或成瘾已经超出了打电话和发短信的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在网络功能的使用上。因此有必要对此类行为成瘾现象重新做出界定,将网络成瘾和手机成瘾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并体现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使用的特征。这将有助于分析手机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引用本文: 李江, 胡丹丹, 季建林, 等.  手机网络成瘾 [J]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5, 24(12) : 1138-1140.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5.12.02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2015年春节期间,在人们合家团聚吃年夜饭、看春晚的同时用手机抢红包似乎也成为节日中的另一个重要的活动主题。据一家互联网公司统计的数据,仅除夕当天就有6.8亿人参与了他们的抢红包游戏。如今,通过手机上网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的现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1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85.8%,人数达到5.57亿[1]。然而手机移动互联网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表现在网络依赖甚至网络成瘾上。因此近些年来手机网络成瘾已逐渐成为网络成瘾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