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预防
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弹性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6,25(4) : 358-362.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6.04.016
摘要
目的

采用探索性潜在类别分析的方法对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弹性的特征进行分析,为不同特征群体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自编空巢老人一般资料调查表、Connor和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对203名社区空巢老人进行调查,利用统计软件Mplus7.0对心理弹性的特征进行探索性潜在类别分析。

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状况具有明显的分组特征,统计指标(AIC,BIC,Entropy等)支持了3个潜在类别的模型(P=0.006),根据每个类别在问卷各个条目上的条件概率,分别命名为高弹性组[54例(26.6%)],低耐压弹性组[82例(40.4%)],低弹性组[67例(33.0%)]。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弹性组与低弹性组类别中空巢老人在年龄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耐压弹性组与低弹性组类别中的空巢老人在性别构成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特征可分为3个类别,各类别的性别、年龄所占的比例不同。

引用本文: 张杰, 张静平, 王安妮, 等.  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弹性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 [J]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 (4): 358-362.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6.04.01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近年国际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全新概念,它结合应激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全新视野看待个人的应激反应。美国心理学会将其定义为"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即面对困难经历时的反弹能力"[1]。我国空巢的现象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心理弹性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国内针对空巢老人心理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显示心理弹性可以预测老人的孤独感以及对负性事件的应对能力[2],心理弹性可以作为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使其不良影响有所下降[3]。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将空巢老人作为一个整体,没有考虑这个群体是否存在不同质的问题,在一个群体中,即使两个个体的得分相同,他们在各个题目上的作答模式也可能不同,这样就忽略了整个群体内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分析空巢老人心理弹性的异质性,找出更需要干预的群体,根据不同类型的群体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近年来,研究者将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 应用到对情绪和行为问题的诊断与分类上面[4,5]。潜在类别分析最基本的应用就是根据个体在外显测查题目上的作答模式来判断个体的潜在类别分类,并了解各个类别在整个群体中所占的人数比例[6]。这种基于概率模型划分分类的方法可以给我们对空巢老人心理弹性的分类提供更科学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划分的类别间的差异最大,类别内的差异最小,还可以使用客观的指标去检验分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从个体化的角度更好地审视研究对象,更客观的揭示问题的本质。本研究拟采用探索性潜在类别分析的方法对空巢老人心理弹性的特征进行分析,依据调查的数据寻求其最优的模型,探索是否存在群体异质性,为针对不同特征群体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