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7,26(07) : 615-619.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7.07.008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及其与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81例,根据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标准将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5级,根据区域软脑膜评分( regional lepomeningeal score,rLMC)将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为3组,然后进行颈动脉狭窄程度与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之间,以及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与梗死灶体积、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出院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颈动脉狭窄程度与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呈正相关(r=0.724,P<0.01);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脑梗死病灶体积(r=-0.313,P<0.01)及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r=-0.504,P<0.01)呈负相关,与出院3个月后ADL评分(r=0.370,P<0.01)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不利于中度侧支循环开放(OR=1.361,95%CI=1.145~1.902,P=0.029),高脂血症不利于中度(OR=1.050,95%CI=1.011~1.219,P<0.01)和高度(OR=1.048,95%CI=1.010~1.225,P<0.01)侧支循环开放。

结论

供血动脉狭窄程度较重者,侧支代偿较好;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危险因素。良好的侧支代偿血流可以减少梗死灶体积并改善预后。

引用本文: 蒋超, 王月娟, 张静, 等.  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J]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 (07): 615-619.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7.07.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侧支循环的建立是脑缺血发生时维持脑灌注水平的重要方式,侧支循环的开放对减轻脑损伤程度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以发生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分析具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入院时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及其与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探讨不同程度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