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短期低剂量褪黑素与氯胺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及BDNF表达的影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7,26(12) : 1070-1075.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7.12.003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期低剂量褪黑素与氯胺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前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 1,GluR1)免疫反应活性的影响。

方法

40只两月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n=10):对照组(CON组)、慢性应激抑郁组(CUS组)、慢性应激抑郁+褪黑素组(CUS+MT组)和慢性应激抑郁+氯胺酮组(CUS+KET组)。除CON组外,余组大鼠接受42 d不同应激源暴露刺激。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检测抑郁模型是否建立成功。CUS+MT组大鼠予以褪黑素(10 mg/kg,i.g)灌胃给药,CUS+KET组大鼠则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g/kg,i.p),药物处理均1次/d,给药14 d后进行强迫游泳实验并于实验开始后第58 d取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前额叶BDNF及GluR1免疫反应活性。

结果

(1)与CON组相比,CUS组、CUS+MT组和CUS+KET组在建模后给药前出现明显抑郁样行为,糖水偏好比率下降( t=3.365,P<0.05),不动状态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1)。(2)给药14 d后,与CUS组[(146.34±34.10)s]相比,CUS+MT组[(60.70±18.56)s]与CUS+KET组[(56.43±20.46)s]大鼠不动状态持续时间显著减少。CUS+MT组[(1 328.99±282.46)个/mm2]与CUS+KET组(1 224.76±116.53)大鼠前额叶BDN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上调,且CUS+MT组前额叶BDNF阳性细胞数量较CUS+KET组增加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7,P<0.05)。(3)给药14 d后,与CUS组[(495.14±109.01)个/mm2]相比,CUS+KET组[(807.82±193.25)个/mm2]大鼠前额叶GluR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6,P<0.05),而CUS+MT组与CUS组比较,GluR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褪黑素具有与氯胺酮相似的抗抑郁作用。褪黑素抗抑郁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前额叶BDNF表达上调有关。

引用本文: 李浩男, 孙宏伟, 王艳郁, 等.  短期低剂量褪黑素与氯胺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及BDNF表达的影响 [J]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 (12): 1070-1075.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7.12.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以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核心症状的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倾向[1]。据统计,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全国共有约3 600万抑郁症患者,且呈上升趋势[2]。抑郁症不仅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创伤,而且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传统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但这些药物具有起效延迟、缓解率低、作用效果不稳定的缺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3]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