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首次发作强迫症患者脑表面形态改变磁共振成像研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8,27(4) : 338-342.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8.04.010
摘要
目的

应用基于脑表面形态学的Freesurfer软件对首发强迫症患者进行全脑三维结构磁共振扫描,比较首发强迫症患者与健康成年人的脑结构变化。

方法

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中强迫症的诊断标准,选取首次发作的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n=26)与成年健康志愿者(对照组,n=25),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耶鲁-布朗强迫症状评定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估,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使用3.0 T结构磁共振进行全脑扫描,所有数据使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处理,最终生成脑部区域三维重建图像,对大脑皮质体积、皮质厚度、皮层表面积以及皮层下核团体积的数据进行形态分析。

结果

强迫症组皮质厚度在左侧中央后回[(2.223±0.118)mm]、左缘上回[(2.486±0.027)mm]、左海马回[(2.399±0.164)mm]较对照组增加;皮质表面积在右额下回[(1.036±0.079)mm2)]、右中央旁小叶[(0.827±0.048)mm2]、眶额叶[(0.990±0.083)mm2]较对照组增大,在右侧顶上小叶[(0.779±0.040)mm2]、右顶下小叶[(0.767±0.093)mm2]、右颞下回[(0.888±0.070)mm2]较对照组减小;右额下回体积[(2.330±0.223)mm3]较对照组增大,局部折叠系数(LGI)在左侧颞下回(2.589±0.100)、右侧颞中回(2.893±0.288)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首发强迫症患者存在额叶、眶额叶、顶叶、颞叶和海马等多个脑区形态结构的改变,提示这些脑区的改变与强迫症的发生与症状有密切关系。

引用本文: 冯娟娟, 程敬亮, 尚小平, 等.  首次发作强迫症患者脑表面形态改变磁共振成像研究 [J]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27 (4): 338-342.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8.04.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神经症,发病率较高,且病程呈慢性迁延化,患者的认知功能,如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功能等多方面出现障碍[1,2],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严重损害。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开始试图通过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成像来明确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基于表面形态学(surface-based morphology,SBM)是对磁共振扫描大脑得到的数据,应用FreeSurfer磁共振数据处理软件包,对高度折叠的大脑皮层进行三维重建并分析,可以很清晰地体现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发育轨迹。目前,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类疾病方面,如抑郁症[3]、精神分裂症[4]、焦虑症[5]等。本研究利用此技术测量分析首发强迫症患者全脑或局部脑区皮层厚度、皮层表面积和局部折叠系数(local gyrification index,LGI),观察脑结构变化,为进一步明确强迫症发病的病理生理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