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RNA腺苷脱氨酶对社会隔离小鼠攻击行为的缓解作用及5-羟色胺-2C受体机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29(03) : 193-199. DOI: 10.3760/cma.j.cn371468-20190712-00455
摘要
目的

探讨RNA腺苷脱氨酶1(adenosine deaminase acting on RNA 1,ADAR1)作用于5-羟色胺-2C受体对社会隔离小鼠攻击行为的缓解作用。

方法

60只21日龄的健康雄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社会隔离组、群居对照组、ADAR1诱导剂隔离组、ADAR1抑制剂隔离组、ADAR1诱导剂群居组和ADAR1抑制剂群居组,采用单笼饲养4周方法建立社会隔离模型,采用群居饲养方法作为对照组。ADAR1诱导剂隔离组和ADAR1抑制剂隔离组分别给予ADAR1诱导剂(5.0×104U/kg)和抑制剂(10 mg/kg)进行腹腔注射。采用入侵者实验评价小鼠的攻击性行为,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小鼠脑内ADAR1和5-羟色胺-2C受体的表达变化。

结果

社会隔离组小鼠的攻击潜伏期明显低于群居对照组[(43.15±6.99)s,(542.40±30.50)s;t=15.906,P<0.01],ADAR1诱导剂隔离组小鼠的攻击潜伏期[(256.70±29.49)s]明显高于社会隔离组(t=7.046,P<0.01),ADAR1抑制剂隔离组小鼠的攻击潜伏期[(15.25±2.18)s]明显低于社会隔离组(t=3.809,P<0.01)。社会隔离组小鼠杏仁核各区ADAR1免疫反应阳性表达细胞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群居对照组相应脑区[BLA区:(0.038±0.002),(0.074±0.004);LaDL区:(0.033±0.002),(0.060±0.002);LaVM区:(0.045±0.003),(0.073±0.004);LaVL区:(0.044±0.003),(0.070±0.003);t=8.428,9.037,6.462,5.698,均P<0.01];ADAR1诱导剂隔离组小鼠的杏仁核区ADAR1免疫反应阳性表达细胞的光密度值[BLA区:(0.060±0.003),LaDL区:(0.042±0.002),LaVM区:(0.056±0.004),LaVL区:(0.054±0.003)]明显高于社会隔离小鼠对应脑区,分别为(t=6.055,2.876,2.312,2.492;均P<0.05]。社会隔离组小鼠杏仁核区ADAR1蛋白和5-羟色胺-2C受体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群居对照组(t=11.37,12.65;均P<0.01)。ADAR1诱导剂隔离小鼠杏仁核区ADAR1蛋白和5-羟色胺-2C受体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社会隔离组(t=3.02,4.401;均P<0.05)。

结论

ADAR1诱导剂可通过增强社会隔离BALB/c小鼠杏仁核5-羟色胺-2C受体的蛋白表达缓解社会隔离BALB/c小鼠的攻击性行为。

引用本文: 张筱楠, 余伟志, 薛莹, 等.  RNA腺苷脱氨酶对社会隔离小鼠攻击行为的缓解作用及5-羟色胺-2C受体机制 [J]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29 (03): 193-199. DOI: 10.3760/cma.j.cn371468-20190712-0045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社会隔离是指个体处于与他人或社会脱离的状态,造成个体的人际关系全部或部分缺失,属于社会心理应激刺激。有社会隔离经历的群体罹患慢性疾病后,其发生死亡的概率明显增加[1,2]。常见的社会隔离现象包括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3,4]等。值得关注的是,在传染病防治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社会隔离措施切断传染源。因此在阻止传染病传播的同时,还要防范由于社会隔离应激刺激引起的异常行为带来的危害。新近研究表明,环境应激刺激可通过影响5-羟色胺-2C受体的RNA编辑的异常改变,参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5]。作用于RNA的腺苷脱氨酶1(adenosine deaminase acting on RNA 1,ADAR1)是RNA编辑酶,可将腺苷酸(adenosine,A)替换为肌苷酸(inosine,I),在转录后水平影响基因表达以应对机体经历的应激刺激[6,7],而且也参与社会隔离应激刺激的发生[8,9,10,11,12]。ADAR1在人体分布广泛,对机体的神经系统[13]和免疫系统[14]正常功能的维系有调节作用。Patterson等[15,16]发现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干扰素-α(IFN-α)可诱导人羊膜细胞和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系的ADAR表达增加,并诱导产生分子量为110 kDa和150 kDa的ADAR1亚型。Rabinovici等[17]发现在肺组织及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中内毒素可增加ADAR1的mRNA表达和活性,大肠杆菌和IFN-γ可诱导巨噬细胞中ADAR1的表达。目前已明确e-型羟基壬基腺嘌呤(EHNA hydrochloride E114,EHNA)类化合物是腺苷脱氨酶的抑制剂[18,19],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来降低ADAR1的表达[19]。IFN-γ可以逆转社会隔离BALB/c小鼠前额叶皮层[11]和海马区[12]降低的ADAR1蛋白表达和免疫反应活性。5-羟色胺-2C受体拮抗剂和反向激动剂可以通过影响BALB/c小鼠杏仁核区ADAR1蛋白表达和5-羟色胺-2C受体的RNA编辑来缓解社会隔离引起的攻击性行为[10]。本研究通过给予社会隔离4周的BALB/c小鼠IFN-γ(ADAR1诱导剂)和EHNA(ADAR1抑制剂)进行干预,探讨ADAR1在BALB/c小鼠的社会隔离应激诱导的攻击行为中的作用,明确ADAR1是否可以作为社会隔离应激刺激引起攻击行为的干预关键靶点及其相关机制。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