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行为干预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预后的影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29(03) : 250-255. DOI: 10.3760/cma.j.cn371468-20191120-00885
摘要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颈动脉狭窄再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60例实施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常规随访,行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增加健康管理团队的随访、宣教、指导支架植入相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及检测。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评估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12个月内,行为干预组(6.7%,3.3%)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和颈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20.0%)(均P<0.05)。干预后6个月及干预后12个月,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干预组:干预后6个月(171.20±18.43)分,干预后12个月(179.90±14.34)分;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160.77 ±13.43)分;干预后12个月(164.27±14.85)分]、生活质量评分[干预组:干预后6个月(188.47±16.25)分,干预后12个月(203.17±13.84)分;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170.67 ±15.82)分;干预后12个月(183.80±18.19)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实施行为干预可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复发率并降低颈动脉狭窄的再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其机制可能与行为干预可以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有关。

引用本文: 吴昭英, 乔保俊, 颜辉, 等.  行为干预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预后的影响 [J]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29 (03): 250-255. DOI: 10.3760/cma.j.cn371468-20191120-0088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来自流行病学研究和中国卒中中心的报告显示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中国新发脑卒中的患者每年高达200~400万人,与脑卒中相关的死亡率大约在110万/年[1,2]。除此之外,我国脑卒中发病的另一个特点是高复发率[3]。因此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和降低脑卒中病人的复发率成为临床医护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除药物治疗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最有效手段。但研究显示CAS术后容易发生再狭窄,其发生率为1%~21%,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4]。CAS术后脑动脉再狭窄和脑血管病复发的主要原因被认为与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不规律服用抗栓药物等密切相关[5],因此,现实生活中,如何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其危险因素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CAS术后患者预后的关键。尽管国内外已有利用行为干预手段降低脑卒中危险因素或慢病管理的报道[6,7],但据已掌握的资料,观察行为干预对CAS术后缺血性脑血管病再发或/和脑动脉再狭窄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实施多种形式的行为干预,观察其能否有效降低脑卒中复发率和脑动脉狭窄的再发生率,希望能为降低脑卒中复发率和脑动脉狭窄的再发生率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