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
血浆脑钠肽原与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性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6,33(12) : 2811-2812. DOI: 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6.12.067
引用本文: 刘枫, 张韩, 李彦明, 等.  血浆脑钠肽原与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性 [J]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6, 33(12) : 2811-2812. DOI: 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6.12.06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尽管目前指南推荐对高危患者应采用抗凝治疗,但由于出血并发症等顾虑,抗凝治疗在心衰患者中应用仍不普遍。对于心衰患者的治疗来说,如何预测深静脉血栓(VTE)是目前研究的方向之一,心衰患者VTE多种预测因子被报道,但对VTE形成和预后价值仍不清楚[1]。脑钠肽原(NT-proBNP)和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和VTE的关系如何,却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衰住院患者VTE发生率及和NT-proBNP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180例心衰患者,其中男98例,女82例,平均年龄为(60.5±7.1)岁,诊断标准包括心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入院时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彩超,如患者发生上肢肿胀,行上肢深静脉超声,根据有无深静脉血栓分为两组,排除标准为:使用抗凝药物者患者。

2.方法:

患者入院当天采集静脉血,NT-proBNP由我院检验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完成。

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各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80例心衰患者共发现15例VTE,发生率为8.30%,纽约心功能分级(NHYA)为Ⅲ级者有6例发生发生率为7.41%,NHYA分级Ⅳ级者有9例发生发生率为13.4%,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合并VTE组血浆水平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D-二聚体水平和单纯心衰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点击查看表格
表1

两组患者的NT-proBNP、LVEF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NT-proBNP、LVEF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s)

组别例数NT-proBNP(μg/L)LVEF(%)D-二聚体(μg/L)
心衰合并VTE组154 069.24±138.9635.15±5.121 371.24±87.68
心衰组1652 012.13±118.21a41.31±4.02a817.13±68.13a

注:NT-proBNP:N-末端脑钠肽原;LVEF:左室射血分数;VTE:深静脉血栓;与心衰组比较,aP<0.05

三、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当前心衰治疗主要有抑制心肌重构及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等。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TE也是心衰患者的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子,尽管伴有房颤的心衰患者抗凝治疗策略已完善,但不伴房颤心衰患者常规治疗并不推荐抗凝治疗。

Howell等[2]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评价了心衰与VTE的相关性,VTE的危险性随LVEF的下降而升高,在LVEF<20%的患者,VTE发病为38.3%。本研究心衰合并VTE发生率为8.3%,可能与本研究入选NYHAⅡ~Ⅲ级患者较多有关,且发现以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主,可能与心衰患者的上肢活动较下肢活动多有一定关系。

心衰对血栓形成有显著影响,这种作用独立于房颤和冠脉疾病[3]。多种心衰患者发生VTE的预测因子曾被报道,包括D-二聚体等[1],但影响D-二聚体的因素众多,且和心衰严重度的关联不大。NT-proBNP是由心肌细胞分泌的心脏利钠肽,在心衰时显著升高[4]。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衰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TE者,NT-proBNP的数值显著高于未发生VTE者;NYHA分级高的患者面临高的VTE风险,这和以往的研究一致。因此基于NYHA分级或NT-proBNP水平能确定心衰患者VTE风险增加,但仅通过NT-proBNP水平评估VTE风险仍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DeanSM, AbrahamW.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 Congest Heart Fail, 2010, 16(4): 164-169.DOI: 10.1111/J.1751-7133.2010.00148.X.
[2]
HowellMD, GeraciJM, KnowltonAA.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outpatient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J]. J Clin Epidemiol, 2001, 54(8): 810-816.DOI: http://dx.doi.org/10.1016/S0895-4356(00)00373-5.
[3]
GromadzińskiL, TargońskiR, Januszko-GiergielewiczB, et al.The significance of mitral and tricuspid valve systolic lateral annular velocities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 Arch Med Sci, 2014, 10(1): 39-46.DOI: 10.5114/aoms.2014.40732.
[4]
汪芳李卫黄洁对"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一文的看法的答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11(34):28-32.
WangF, LiW, HuangJ, 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N-terminal-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on ad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 Chin J Cardiol, 2006, 11(34): 28-32.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